发布时间:2024-07-04来源:病理科编辑:浏览: 次
编者按:医学科普对于促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有重要意义;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为顺应国家大健康的策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创新展示医学科普知识,自2024年1月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东院)(简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推出健康科普栏目《佛子岭3号医生》,让医学走进大众,让健康融入生活。
今天推出第37期《韦强:病理视界中的肺癌之首——肺腺癌》。
肺腺癌,大家应该都不怎么听过,它其实是肺癌的一种,是肺癌当中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肺腺癌在我国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从病理学的角度上来看,肺腺癌属于支气管腺体的一种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各级支气管。什么是肺腺癌?它的病因是什么?如何治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肺腺癌定义
肺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它起源于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或肺泡上皮,具有腺样分化或粘液产生。
病因和危险因素
许多风险因素与肺腺癌的发生相关,包括吸烟、接触二手烟、接触室内油烟和室外环境污染、其他职业制剂(如石棉、氡、重金属、多环芳烃、焊接烟雾和电离辐射等)和遗传因素等。其中,吸烟是肺腺癌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与非吸烟者相比,重度吸烟者在65岁时死于肺癌的风险增加了30倍。
研究表明,一些基因的改变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GFR)的突变在肺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此类基因被称为肺腺癌的驱动基因,目前已经有许多针对这类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
症 状
肺腺癌的症状与肿瘤的进展阶段、肿瘤的发生部位等相关。
早期阶段通常无症状,多在体检或进行其他疾病检查时意外发现。
当肿瘤进一步发展,病变范围扩大或累及支气管、胸膜和纵隔时,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咯血、胸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发生远处转移时,如脑转移引起的中枢神经症状或骨转移引起的外周疼痛,少数人还可能出现副肿瘤症状,如眩晕、高血压、眼球震颤、肌无力和步态不稳等。
病理诊断
肺腺癌的病理诊断常用方法有痰液细胞学检查、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经胸壁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活检、术中冰冻快速检查及术后常规石蜡检查。临床医生会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及可疑病变的部位对检查方法进行选择。根据病变的不同发展阶段,可分为非典型腺瘤性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腺癌。
分类
非典型腺瘤性增生一般是在手术标本中偶然发现,原位腺癌和微浸润性腺癌的诊断均需要手术将病灶完全切除并送检,排除存在更大范围浸润灶的可能,才能做出诊断,因此肺肿瘤手术常常需要在手术中送检病理进行快速冰冻诊断,明确病变性质,以决定手术范围。
此外,对于浸润性腺癌,病理医生还要根据肿瘤的显微镜下的形态、免疫组化的表达情况和基因检测结果等,对浸润性腺癌进一步分型。明确分型的意义在于预测疾病的预后以提示临床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指导临床医生后续的综合治疗方案。
治 疗
原位腺癌和微浸润性腺癌手术将病灶完全切除后,可有近乎100%的无病和无复发生存率,通常无需术后的综合治疗。
浸润性腺癌的治疗方案需要临床医生结合CT、磁共振以及病理报告等资料,根据肿瘤的大小、肿瘤累及的范围和肿瘤转移的情况进行临床分期,以此决定治疗方案。
预 防
多年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通过筛查来实现肺癌的早诊早治,以降低肺癌相关死亡率。2011年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X线摄影相比,采用低剂量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降低20%的肺癌相关死亡率。欧美及我国多家权威医学组织的肺癌筛查指南均推荐在高危人群中采用低剂量CT进行肺癌筛查。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已开展或拟开展低剂量CT肺癌筛查。
应进行肺癌筛查的人群
1.年龄:2015年全国肿瘤统计数据显示,肺癌的年龄别发病率及死亡率在45岁之后显著增加。因此,推荐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5岁。
2.有相关危险因素:肺癌筛查的获益随着肺癌发病风险的增加而增加,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是目前国内外专家的共识。推荐在符合年龄段的基础上,含有下列危险因素之一的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1)吸烟史: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戒烟时间<15年;
(2)二手烟或环境油烟吸入史;
(3)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史:长期接触氡、砷、铍、铬、镉、石棉、二氧化硅和煤烟等化合物等;
(4)个人肿瘤史:既往患过其他恶性肿瘤的人可能携带异常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5)一二级亲属肺癌家族史:一级亲属被诊断为肺癌的个体患肺癌的风险明显升高。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可能存在可遗传的肺癌易感位点;
(6)慢性肺部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和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肺癌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支气管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及其在愈合过程中的鳞状上皮化生或增生可能发展成肺癌。
筛查频率
建议肺癌筛查的间隔时间为1年,不推荐间隔时间>2年的筛查模式。年度筛查结果正常的,建议每1~2年继续筛查。
医生名片
韦 强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山一院广西医院病理科执行主任。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胸部疾病学组委员,中日医学交流协会病理检验医学分会委员,广西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广西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常委,广西医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常委、广西抗癌协会肿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广西临床病理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秘书,美国杜克大学病理系访问学者。从事病理诊断工作27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项,主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及卫计委课题各1项,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来源:病理科)